乐文小说

乐文小说>红楼之林弟弟 > 上路(第1页)

上路(第1页)

贾敏临终只求了林如海一件事——若他续弦生子便将林晔送到书院,贾敏是内宅妇人,对女人的伎俩再熟悉不过,她不怕新夫人苛刻了黛玉姐弟,且黛玉是女儿,继妇人凡有点谋略便不会苛待她,再不济还有娘家看顾,但她却怕林晔被捧杀,被养得只知斗鸡遛狗。

林如海已年将半百,好不容易所得的这对儿女是他的心头肉,怎会容继室薄待,故早早绝了续娶的念头。林晔是男子,自可在他身旁教养成人,所忧者唯有黛玉,年幼丧母,世有“五不娶”,况她年长后需有妇人帮着相看,如此必需有一年长妇人教养,岳母家是极佳的选择,现贾琏千里迢迢来了扬州,可见岳母对玉儿铁儿之看重。

深思熟虑之后林如海将儿女叫到跟前,言明进京之事,黛玉当即哭倒,林晔言辞激励,云抛父进京是为大不孝,黛玉道要留下照顾父亲和弟弟,林如海无法,只得推说黛玉染疾,留贾琏住下,再徐徐劝一双儿女。

然,四月,新任两江总督杨傅上任并带来了正康帝旨意:林如海连任巡盐御史。林如海接了圣旨,再次叫来儿女,不再劝说,而是直接命他们随贾琏入京。

林晔仔细思考过,黛玉进贾府是现下必然之势,他作为林如海的儿子可留在父亲身边或是同姐姐一同入京,但只能二选一。虽放黛玉一人在贾府会碰到那块石头,但总好过林如海无人照顾,林如海在他们就有依靠,林如海亡他们只能任人宰割。

看林如海如此强硬,林晔先劝了黛玉回房,待书房只剩夫子俩时道:“爹爹,铁儿是林家长子,自然应侍奉在爹爹跟前,为爹爹分忧,若爹爹不说为何,铁儿绝不走。”

林如海第一次如此打量自己的儿子:身体瘦弱于一般的五岁孩童,然脊背挺直,眼神平静坚定,早知道他早慧,却没想已成熟至此。半晌,他长叹一声道:“杨傅虽是同是太上皇之人,却与我林家不对付。”

不过一句话,林晔就明白这其中藏了多少金戈之声,两江总督为巡盐御史上司,有稽查之责,两人于盐政上必有争斗,林如海这是为他们寻庇护之所。

“既然你知晓厉害,你二人平安为父方无后顾之忧,你又为何不去?”林如海道。

林晔只得妥协,心下第无数次恨自己无力,最终郑重对林如海道:“爹爹,请您一定保重,铁儿和姐姐能长长久久依靠的唯有爹爹。”

儿子这话说得不孝,林如海却知林晔乃是激他,让他做事再周全些。他也领这份心,道:“我儿放心,为父还想看你高中。”

又道:“为父为你和玉儿请的西席不愿离乡,明日你和玉儿去磕个头谢他这一载余教导之恩。”

林晔应了,林如海将他召到身前,道:“为父娘家表哥、汝之表叔姓陆名讳希原者现于翰林院供职,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学问更在为父之上,为父已修书一封请他代为指点汝之课业,莫偷懒辱了我林家门楣。”

有些事林如海还是按下了没交代,据他所知,杨傅任两江总督是正康帝之意,自个连任却是太上皇所命,看似今上重用太上皇旧人,但他实乃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林如海同陆希原年岁相近,本是极为亲近,但陆希原处事凌厉,不得年迈后愈发宽厚待下的长启帝欢心,故一直在清水衙门翰林院苦熬。前几年不知为何他却暗里投到了六皇子门下,还是在他来游说共同为六皇子效力时林如海才知此事。

不怪林如海后知后觉,实乃陆家是世代读书人家,忠于朝廷是家族传统,陆希原虽看好六皇子,但事关家族,做得十分隐蔽,六皇子又不欲将羽翼示于人前,故而竟是没人知情。林如海当时正受长启帝看重,怎么也不肯不忠于他,是以严词谢绝,然顾念亲戚情分,没将此事捅到御前,但两人到底慢慢疏远了。此次厚颜托他照顾自己幼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若自己不幸没躲过林晔也能受些庇佑。

林如海眼中林晔到底才五岁,古人云慧极必伤,他唯恐林晔思虑过重折了寿元,只得暗自告诫自己要好好了了此事。

“儿子再不敢堕了我林家名头,必当用心读书。”林晔本还愁到了贾家无人教导课业,贾家族学藏污纳垢,他不愿去污了自己,不想林如海已为他寻了教导之人,且是他舅家亲戚。林晔本存了和陆家亲近之意,自是大喜过望,找了黛玉斟酌礼品,林如海过目后又慎重地亲自添了几样方罢。

再说贾琏,他不敢在姑父面前放肆,早憋得浑身发痒,在自己院里拿清秀小厮泻火。不想姑父突然告知三日后即可出发,大喜,早早命了小厮收拾行李。

这三日林晔和黛玉却很忙乱,黛玉忙着安排走后内院事物、两人要带上的行李和下人,林晔则命人采购土仪用以赠送贾府众人。照林如海本意是轻装简,带上几个下人就行,其他的自然有岳母家安排,林晔却拿出贾府来吊丧的仆妇说事,道外祖母并舅舅舅母疼爱自己,但底下总有那眼睛长在头顶的下人,太过简陋反让这些人给看低了去,林如海作罢,嘱了他不得喧宾夺主便任他作为。

最终定下的随行名单是:林晔身边的二等丫鬟春叶、夏花,两个小书童紫毫、徽墨,两个长随林文、卫勇;林黛玉身边的二等丫鬟秋实、冬雪并教养嬷嬷蒋嬷嬷。

黛玉奶娘王嬷嬷并非林家家生子,乃是因家里贫苦才不得不舍了儿子卖身入林府,她又是个万事不出头、闭嘴的河蚌般的性子,贾敏在时还无妨,但此时黛玉主揽内院事物她仍如此行事反倒让各处主事看轻了去。虽黛玉不许旁人对她不敬,但管的了身管不了心,黛玉无法,只命她照顾自己饮食,另提拔了贾敏给的蒋嬷嬷来统领院内诸事。这蒋嬷嬷是个爽利明理的性子,因贾敏用了贾府规矩格外给奶主子的奶娘脸面,蒋嬷嬷也就以王嬷嬷为尊,如今得姑娘看重,自是使出全身力气把黛玉房内打理的井井有条。

黛玉本是敏感的性子,上次仆妇的做派难免让她多想,又闻陈嬷嬷说当年贾府气派及贾府对老奴之宽厚纵容,愈发觉得姐弟两人身边需一个能主事的嬷嬷。更兼林晔言王嬷嬷年老,怕是不耐长途奔波,黛玉便禀了父亲放了她身契去和儿子团圆。

忙忙碌碌收拾了三天才将将收拾干净,黛玉将内院事物交给了林如海指定的管事嬷嬷才和林晔一起泪水涟涟地拜别父亲。林如海是慈父心肠,承欢膝下的一双儿女乍要离去,心中十分不舍,拉过两人细细嘱咐,要两人孝顺贾母、敬爱舅舅舅母并哥嫂、与众表兄弟姐妹和气相处。又特意交代林晔道二舅舅贾政为人宽和敦厚、是为君子,务必要常常去听从教导。林晔却在心中暗翻白眼,不知道林如海是从何处看出他如此之好,纵观红楼全书他不过是个不懂教育又好附庸风雅的酸儒罢了,要不怎么逼死了贾珠还整天对宝玉喊打喊杀,任上无甚功绩反倒养了一群清客。不过此时正是林如海对贾政印象最好之时,正如热恋中的男女不容他人非议心上人,若林晔说贾政不过是假装正经,林如海是绝不会饶了他的。

等的猴急的贾琏终于将林晔迎上了船,遥遥拜别了岸边林如海后便催促船工加速,这个把月他在林家老老实实为贾敏服大功,熟麻布如何比得上绫罗绸缎亲肤?贾琏记事以来再也没受过如此苦楚,又不敢得罪了那厉害表弟,怕办砸了差事,只得在自己船舱中偷偷叫了鸡鸭鱼肉暗自庆祝。

话说林晔姐弟一路乘船北上,两岸民房渐由精巧转向大气,黛玉除了忧虑父亲外再无事牵挂倒也赏了不少景,林晔却为一件事所困,那便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红楼梦》之所有成为不朽之作,一是写尽了家族兴衰,二是宝黛二人之间真挚的爱情是为绝唱,而黛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成就了这段爱情也毁了这段爱情,他而言之,黛玉之苦是为报恩之故。贾敏之死让林晔疑神疑鬼,疑心有那为让黛玉报恩的神佛之力插手,故除了黛玉的教养之外他也忌讳若死拦黛玉进贾府那帮狠心的神仙会不会直接灭到他和林如海。

若此事发生在他人家,林晔或许会叹一声那女孩真是家里的扫把星,但这是黛玉,和他朝夕相处、对他关爱有加的黛玉,他只能心里暗骂宝玉,绞尽脑汁想办法化解这场祸事。

宝黛二人乃日久生情,黛玉受林如海教导,起初并未对宝玉高看一眼,不过是宝玉的温柔小意暖了她的心,慢慢变成心灵寄托。追求过女孩的林晔自然对这再熟悉不过,单纯而感性的女孩再好哄不过,俯得下身,得的了心,然就外人看来,那男子不过是空有一副臭皮囊并讨好女人的性子罢了。以林晔所看,宝玉配不上黛玉,也配不上宝钗。当今之计唯有隔开两人,有自个在,这却不是难事,可虑者唯有那灌溉之恩。

林晔苦思冥想良久依然不得其法,一日闲来听船夫将那水妖鱼精之事:相传古时有一心善的渔夫,捕了一条金色小鱼。那小鱼也奇,竟能露出哀求之色,渔夫怜它,便放归水中。孰料那小鱼竟另有来历,已修得灵通,它感念渔夫活命之恩,此后每当渔夫出船捕鱼必是风平浪静、满载而归。

林晔心中一动,灌溉之恩可不是就是活命之恩?如此黛玉以它恩相还便可,大可不必非得泪尽而亡,至于宝玉,他本身凡心偶炽、下凡历劫而已,没了黛玉之泪,倒也无碍大局,想来那帮神仙也无理由再逼迫黛玉。

若问如何还恩,林晔心念一转,想到一事便有了主意,按下此事不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当时我害怕极了  山雀  笑话  爱在西藏高原  不许欺负漂亮炮灰![快穿]  我用梦境泡神君  闲抱琵琶寻旧曲  颠倒卦  [黑篮]万万没想到  相似的人  我在古代卖早茶  痛楚  东宫秘事  赵家女  坠入银河  小梅春逝驿桥边  她为君  盛世  你想要的绿瓦红砖柳树和青苔  原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