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倒不是真的因为愤怒和悲伤而‘昏迷’,主要是……他实在是不想再继续在朝堂上待下去了。
同僚的目光、闲言碎语以及朱元璋的注意让他倍感压力。
谁知道自已的这个蠢货儿子,后面还会不会有什么逆天操作。
五六十万大军让你对付燕王,你能连输两次,被人打的溃不成军,你是真有本事啊!
李文忠气炸了倒是真的,如今的李景隆已经十三岁了。
李文忠决定回去就把这小兔崽子吊起来打!
狠狠的抽!
【燕军攻克德州,一路势如破竹来到了济南城下。】
【虽然朝廷大军早已溃不成军,但因城内铁铉等文人的坚守,燕军久攻不下,只能退兵。】
【年底,朱棣重整旗鼓准备再战,继续南下山东,双方在山东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大战。此战,张玉战死,面对盛庸指挥的朝廷军,朱棣连败两战,损兵折将,士气低迷。】
【公元1401年2月,燕王与盛庸再次于河北展开激战,但因为建文帝[勿使朕负杀叔名]的指导思想,使得军队朝廷大败,朱棣只带十几骑就敢追击朝廷军队,朱允炆的假仁慈,让盛庸失去了获胜的机会。】
【此战过后,朱棣越战越勇,各郡县望风而降。】
大唐。
“又…换帅了?这位好像还行。”
天幕给出的信息太少,李世民也无法判断这位‘盛庸’究竟如何,只是这朱允炆的骚操作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朝廷连战连败,让燕军羽翼渐丰,若是一开始用这盛庸,或许结果会不一样啊。”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李世民也不得不感慨,这燕王朱棣能够成功,除了自已的能力之外,朱允炆这个好队友还真是帮了不小的忙。
【虽然胜多败少,但是朱棣兵少粮寡,又要分兵固守打下来的地盘,所以形式依旧对燕军不利,为了彻底扭转战局,朱棣决定改变战略,不再与盛庸等人纠缠】
【索性放弃整个后方,直接挥师南下攻打南京】
【1402年,朱棣攻入山东,在徐州击败平安率领的主力军,又连续攻破扬州等地,屯兵长江北岸,准备最后决战】
【建文帝派人与朱棣议和,但朱棣不许】
【两个月后,燕军渡江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城投降,南京城破】
【此时,宫中一片火海,建文帝不知所踪】
【同年,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大肆屠杀了给建文帝出谋划策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及其宗族800多人被杀】
到了这里,靖难的过程,已经大致上有了一个脉络。
但是具体的细节,却是一点儿都没有。
只让万朝的观众们看的心惊肉跳。
更让那些心想造反的藩王们,看的咋舌无奈。
“这怎么只看到他一直赢赢赢,可到底是怎么赢的啊?”
“这建文帝的大将一个一个都这么拉跨的吗?”
“怎么如此不堪啊?”
大唐。
“???”
“这朱允炆……竟如此天真吗?”
“勿使其负杀叔名?”
李世民满脸的问号。
这都奉天靖难了,这都举旗造反了,你还能这么天真啊?
到了这步,你要做的可不仅仅是杀叔,而是把叔叔全家都杀光才行!
这已经是不死不休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 退婚后,师姐主动要与我双修 功劳太大被猜忌?我转身加入漠北 隋唐:只手挽天倾,我护大隋永昌 不从圣 师尊,你还说这不是双修法?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红楼:我是逆天扫把星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大荒经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武碎星河 赶我出皇城,兵围皇宫你哭什么! 三国:董家逆子,开局截胡貂蝉 一剑一酒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