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没啥共同语言,白福德越聊越尬,见白三郎颇不耐烦,又说几句便主动告辞。
一阵微风吹拂,茶树轻轻摇动。
听着不时传来采茶歌声,李含章不禁诗兴大发,当场作诗道:“锣鼓当当天未明,上山采茶见心诚。时歌一曲春风里,叶气云蒸玉条新。”
玉条,就是春茶。
“好诗!”
白崇彦拍手大赞,虽然平仄稍有不工,但能脱口而出已是不易。
李含章自我感觉挺满意,又觉此诗还能继续修改。他仔细思索片刻,暂时不知该如何改,于是转而考教朱铭:“听闻朱大郎满腹才学,不如以眼前采茶之景,即兴作诗一首如何?”
朱铭婉言拒绝:“在下不精诗词之道。”
“不精,便是粗通,打油诗也可。”李含章面带微笑。
他倒不是想让朱铭出丑,而是要试探朱铭的才华,看看“公私”二字是否凑巧偶得。
白崇彦站在旁边,同样笑而不语,跟李含章的心思差不多。
朱铭扭头望向老爸,朱国祥转身看风景。老朱同志能背不少唐诗宋词,但跟茶叶相关的却一首都不会。
是继续“藏拙”,还是该露一手?朱铭飞速搜索脑子里的存货,虽然有穿越金手指,但他读过的采茶诗词真不多。不远处,一个妇人正忙碌采摘,背上居然有个熟睡的婴儿,也不怕雨后山路太滑摔着了,估计是家里实在没人带孩子。
再想想严大婆鬓角插花,朱铭灵光一闪,拍手道:“有了!”
“洗耳恭听大作。”白崇彦颇为期待。
朱铭吟诵道:“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李含章笑着赞叹:“好诗,好文采!”
白崇彦评价道:“可贞兄之诗,道尽时情时景。朱大郎之诗,专于写事写人。两诗合璧,趣味更生。”
朱铭抄的这首诗,并不算上乘,但放在这里刚好——既展露了自己的才情,又不会把李含章压得太没面子。
真要吟出个千古名句,这位州判之子怎下得来台?
一首采茶诗甩出,李含章已然认可朱铭,确定朱铭属于自己人。
都是读书人,并非蒙昧黔首。
这边几人放声大笑,白福德隐约听到动静,瞬间更觉脑壳疼,叮嘱兄弟道:“你们莫要乱来,这两个外乡人不好惹。”
“大哥说的是。”几兄弟纷纷认同。
他们哪里知道,老白员外一句话,早已判了兄弟几个的死刑!
白崇彦带着大家继续游山,半路遇到正在采茶的严大婆和沈有容。
互相打了个招呼,便告离开。
白崇彦对李含章说:“那位便是时予兄的遗孀,自时予兄病逝后,一直悉心教养幼子。”
“殊为难得。”李含章感慨道。
他们两个,还有沈有容的亡夫,都曾在关中拜师求学。
当时的关系一般,只属于点头之交,直到李含章随父来洋州,才跟白崇彦迅速成为好朋友。
在茶山转悠片刻,朱国祥提议去看地,早早敲定土地买卖事宜。
白崇彦却不急,邀请道:“前方有一幽谷,俺在其中发现甘泉,名之以‘灵泉’。又在泉边筑亭,谓之‘碧云亭’。今日悠闲,春风宜人,不若先去亭中品鉴新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做最强的前妻要注意什么 我小师妹好难杀 穿成强占男主的母夜叉 梨花覆山 我只是个爱养老婆的好男人 写顶流同人文翻车后 女主角失格[GB] 打工人,但万人迷[快穿] 失忆美人带球跑后 被换了气运后 守寡后嫁给了皇帝 七零军婚:炮灰靠弹幕躲剧情 在寄生世界当普通人 重回八零:带着全家六口过好日子 高危片场,但大学生实习 全球农场TOP1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这个疯发定了 卖盒饭开始解冻地球 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